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

安溪黃氏宗廟祠堂

  安溪黃氏各聚居地均建有宗廟祠堂,年代久遠,幾於坍塌,近年來均得到修建。 
  1. 參內大厝黃氏紹複堂 
  系紫雲黃氏安溪房參山派開基始祖宇(黃氏大宗),位於參內鄉大厝村石堂宮後。始建于明初。後毀於兵火,惟存基址,清初重建。清光緒八年(1882年),狀元黃培松、探花黃貽楫來參謁祖,豎旗匾,重建上下二進,進士黃爾漚監建。堂中立有紫雲安溪葛磐黃氏一至十四世先祖牌位。歷年祀祭不衰。後因年久失修,逐漸荒塌。1959年被徵用,現在重修建之中。楹聯:「興起紫雲新雨露;徘徊參嶺舊山川」、「紹宗頌祖揚先德;複惟晉祧祀千秋」、「同科文武魁天下;奕世簪纓耀葛磐」、「紫雲家聲振;參山世澤長」。 
  2. 參內大厝黃氏尚德堂家廟 
  參山黃氏長房祖宇,位於參內鄉大厝村。始建於明嘉靖十年(1531年),清嘉慶五年(1800年)毀于火,嘉慶十一年(1806年)重建,1986年重修。楹聯:「尚孝名揚江夏史;德徽永燦紫雲家」、「江夏流芳紫雲世澤;葛磐兆瑞參嶺蕃昌」、「紫雲派衍叔子開安興紫雲;參山肇基尚德發祥耀參山」、「祖稱高祖五世同堂皆一本;孫又育孫三公有室慶齊全」、「紫雲家聲振;參山世澤長」、「衛國抗倭名將冊授布政使;功昭大唐簪纓二品耀宗風」、「固始發祥逐鹿中原居一席;江夏傳芳派衍九洲播八方」等。 
  3. 參內大厝黃氏種德堂 
 ?∠擋紊交剖隙砍ぷ騍簦揮誆文諳緔筘卻濉J冀ㄓ諉鞽苫曇?(1465~1487年),清嘉慶五年 
  (1800年)毀于火,嘉慶十一年(1806年)重建,後倒塌,1998年動工重修。楹聯:「種苑賢英光四海;德園勳業灑九洲「、「參嶺山川依麗日;紫雲雨露衍傑天「、「頌祖揚宗忠裕溢;敦親睦族仁比鄰「。 
  4. 參內大厝黃氏毓德堂 
  系參山黃氏二房二祖宇,位於參內鄉大厝村。始建于明,清嘉慶五年(1800年)毀于火,曾重建,已倒塌多年,近年于原址原向重建,被縣文管會確立文物保護標誌。楹聯有:「清風毓秀蓮花七寶傳芳史;溪水德祥參鎮八景播馥香」、「毓英祥呈紫雲甘露披世澤;德厚瑞獻蓮花桑樹振宗風」、「毓芬梅蕊香香鬱鬱飄千里;德芳松濤聲聲響響震九洲」。 
  5. 尚卿科名黃氏家廟 
  位於尚卿鄉科名村,又名「科名大宗」,其形俗稱「眠牛穴」。始建于明朝,歷代修葺重建,修舊如舊。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,建築面積417平方米。記憶體有明柱礎四柱,清青草石雕柱礎四柱。清代狀元黃培松回鄉謁祖豎旗杆,立「亞元」、「會元」、「狀元」匾額。清代禦史、內閣大學士黃宗漢、刑部主事黃貽楫回鄉謁祖掛牌。現存有黃爾漚於清光緒十八年(1892年)中進士時立的「文魁「匾額。楹聯:「上溯原流,葛參繁衍科名地;宅安榮顯,文武高標鼎甲家」、「上接紫雲綿世澤;宅安黃柏振家聲」、「上古繩結而治也;宅家作善以安之」、「上天之戴無聲臭;宅地焉安有吉祥」、「上溯源流,葛秀蕃衍科名地;宅安榮顯,文斌高標鼎甲家」。 
  6. 尚卿科洋榮美黃氏祖宇 
  位於尚卿鄉科洋村。始建於明洪武年間(1368~1398年)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毀於火,明隆慶六年(1572年)九世祖黃古翠首倡複建,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合二為一,始稱「榮美祖宇」。民國29年(1940年)重修,「十年動亂」期間被搗毀殆盡。1993年海內外宗親集資重建,2001年竣工,建築面積為729平方米,前埕面積272平方米,規模倍勝於前。祠內懸掛「會元「、「狀元「匾額,內有楹聯:「榮名高甲第;美譽冠人群」、「祠鎮科名,名山名水環祖宇;時當陽複,複熾複昌長孫支」、「霧峰聳秀登雲路;參嶺流傳勝地家」、「光州固始萬姓排名第八位;泉郡開元五安衍派茂千秋」、「榮登科第揚祖德;美煥洋山映宗功」等。2000年,被泉州市歷史研究會列為泉州名祠,並被縣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 
  7. 尚卿丹山黃氏祖祠 
  位於尚卿鄉中山村山頭角落。開派祖黃資成於明弘治年間(1488~1505年)徙居此地。裔孫黃育明始建祖祠,1990年重修。坐乾巽兼亥巳(西北朝東南),土木結構,懸山屋頂,二進大厝式,占地面積400平方米。楹聯:「丹桂騰芳光祖德;山靈毓秀啟人文」、「丹光絢出文章同綿繡;山景培成秋實與春華」等。 
  8. 官橋山珍黃氏宗祠 
  位於官橋鎮山珍村南臥牛山麓,穴號「蟠牛」,原為外祖方府所授舊宅。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重建。道光年間(1821~1850年),黃培堯海外歸梓而獨資重建。民國年間,族人重新起蓋,為上下兩進,一廳兩廓,左右邊門,大門口有正副三埕,規模雅觀壯麗。門聯:「駟嶺為屏人文獻瑞,湖崗作帳風景堪誇」。大廳橫楣上掛有「選魁」,「拔元」,「奉政大夫」,「千戎」等牌匾。 
  9. 藍田後清黃氏福昌祖祠 
  位於藍田鄉後清村,後清黃氏五世黃進發始建于明初,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為木石結構。清雍正年間(1723~1735年)重建,1988年重新修繕。宗祠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,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,四面山環水抱,環境幽雅。楹聯有:「興起紫雲新雨露;徘徊進德舊山川」、「福耀映學堂,文星文宿光進修而騰桓紫;昌盈慶王國,起士吉人裕德藝以樹風雲」等6對。歷代外遷他地的族人均各取一尊與祖祠瓷獅一樣的小瓷獅,素有「對獅認祖」之稱。 
  10. 藍田東山黃氏祖厝 
  位於藍田鄉後清村東山角落,原為東山尾大新厝,已倒塌。1991年8月,居台族親籌資委託黃奕盛專程回梓申請重建,水泥鋼筋結構二樓式,1993年4月竣工,命名為「東山黃祖厝」。楹聯:「紫氣繞東山箕裘克紹;雲光遍台島蘭桂齊香」、「紫氣環東山福徵昌熾;雲光遍台島人物盛興」、「思親情東山圖尋根,念祖德台裔建祠堂」。 
  11. 龍涓半林黃氏祥遠堂祖宇 
  位於龍涓鄉半林村,為半林村黃氏宗祠。始建於清代,解放後重修建。楹聯:「祥興祖德,勿忘開元于水源木本;遠遐宗功,無異佑垵乎派下支分」、「祥地重光頌僑建;遠堂繼美慶宗功」、「興起紫雲新雨露;徘徊參嶺舊山川」。 
  12. 劍鬥仙榮黃氏聯春祖宇 
  位於劍鬥鎮仙榮村中部,為仙榮黃氏宗祠。始建於明永樂年間(1403~1424年),萬曆三十六年(1608年)再建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重修,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再建,占地面積600平方米。楹聯:「派分江夏家風遠;支紹紫雲世澤長」、「江夏流芳千派衍;紫雲獻瑞五安昌」、「忠孝無雙先世業,治平第一我家風」。 
  13. 湖頭下坑黃氏宗祠 
  位於湖頭鎮下坑村。始建于明朝,後幾經遷徙、重建。現存建築年代待考,占地500平方米,建築面積250平方米。門聯:「江夏支分綿世澤;霞坑派衍振宗祊。」附聯:「江夏家聲永振;紫雲世澤長新。」另有二世祖祠,年代不詳,因年久失修,毀於颱風暴雨,僅存門框一座,聯曰:「本源勿替承基址;堂構複新定熾昌。」 
  14. 感德槐植黃氏井邊祖宇 
  位於感德鎮槐植村,為槐植黃氏宗祠。始建於明弘治年間(1488~1505年)。1987年重修。楹聯:「井邊秀氣,遠看山川呈麗色;邊界無垠,長思外境即吾鄉」、「峨眉山下,一庭晨曦映古井;黃祖堂前,萬樹麗景鑲金邊」、「古井複斜陽,餘輝萬道常姹紫;金邊鑲黃榜,詩書德業可褒評」、「井欄煥異彩,槐黃祖宇多福蔭;邊界呈金輝,紫雲兒孫耀宗風」。 
  15. 西坪後格黃氏華美祖祠 
  位於西坪鄉後格村,為後格黃氏宗祠。始建於明嘉靖年間(1522~1566年),1995年重建,制式依舊,外觀全新,鳥革翼飛,壯觀華麗。面牆以青石結構為主,精雕細琢。大門對聯:「華山有竹堪棲鳳;美木生魚定化龍。」 
  16. 金谷田頭黃氏宗祠 
  位於金谷鎮田頭村。始建不詳,清道光三年(1823年)大修,1995年因公路建設徵用拆遷,1997年重建,占地面積660平方米,建築面積334平方米。內有楹聯「田城先祖賢勞創基成務;中外後昆俊秀繼往開來」、「江夏流芳千派盛;紫雲獻瑞五安興」等6對。 
  17. 參內鎮撫黃氏祖宇 
  位於參內鄉鎮中村鳳髻山。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(1537年),明萬曆二十三年(1595年)全面落成,為三進大厝,大門開在偏旁,大廳正中與天井之間不砌臺階,而置一會動的石柱珠。民國3年(1914年)再行修建。黃氏每年正月初迎香和還祖願、每逢戊年「十年一答「酬神均在此舉行。楹聯:「鎮一方土宇,前鳴鳳,後神龜,人傑地靈,克振紫雲新雨露;撫先世貽謀,分桑樹,纏葛磐,根深葉茂,長垂參嶺舊山川」、「紫插鳳冠,最喜孫曹帶紫;雲凝仙洞,欣看我輩登雲」、「紫雲雨露長世澤;桑樹蓮花振家聲」。 
  18. 參內祜水黃氏四鬥厝 
  位於參內鄉祜水村,又稱「三落祖」,坐西向東,三進。始建于明,重修于清嘉慶年間(1796~1820年),清光緒六年(1880年)再次重修,現存建築為清代形制。中廳牆上有一方長0.7米、寬0.35米的《四鬥厝重修碑記》,記述了移居臺灣的黃進益在清光緒六年(1880年)前後兩次返梓重修四鬥厝的詳細經過。碑記既是祖籍參內的臺灣宗親尋根的依據,也見證了閩台兩岸的血脈關係。東南電視臺、《泉州晚報》等媒體曾作專題報導。2004年臺胞黃文慶捐資重修建。2003年6月,四鬥厝被安溪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 
  19. 虎邱羅岩黃氏魁田宗祠 
  位於虎邱鎮羅岩村,坐南向北,始建於明。歷代多次修繕,2000年重建。石木結構,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。堂中懸掛「文魁」匾額,龕中供奉始祖黃岸峰神位。楹聯:「承前胤裔迎旭日;光緒開來煥重光」、「魁田毓秀人文盛;祖宇重光蘭桂馨」、「基拓羅岩鐘勝地;祠分鳳邑毓英賢」。 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