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安溪縣況

 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,晉江西溪上游,居山而近海,是中國特種茶類烏龍茶的故鄉和馳名中外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,為「中國烏龍茶(名茶)之鄉」和「中國藤鐵工藝之鄉」。
  安溪歷史悠久資源豐富,自然環境得天獨厚,地理位置優越。安溪地處閩南金三角(泉州、廈門、漳州)中間結合部,介於北緯24°50′—25°26′,東經117°36′—118°17′之間。東毗南安市,西鄰華安縣,南接廈門市同安區,北連永春縣,西南與長泰縣接壤,西北與漳平市交界。東西長74公里,南北寬63公里,面積3057.28平方公里,是泉州市幅員最遼闊的縣份。境內交通便捷,漳泉鐵路貫穿全境,省道、縣道、鄉道縱橫交錯,覆蓋全縣各鄉村。從安溪出發往廈門機場、晉江機場、廈門東渡港、泉州港,驅車僅1個多小時即可抵達,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。
  地貌氣候獨特。安溪屬戴雲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,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,西北高東南低。地貌分區特徵較為明顯,素有內外安溪之分。以湖頭盆地西緣的五閬山至龍門盆地西緣的跌死虎為天然分界線,線以東稱外安溪,線以西稱內安溪。外安溪地勢較為平緩,多丘陵、低山,平均海拔300米—400米。內安溪地勢較為高峻,多低山、中山,平均海拔600米—700米,其中雲中山為省級自然保護區,區域面積3986.4公頃。河流分為兩大水系,東部屬晉江水系,流域面積1954.08平方公里,占土地總面積的63.91%;西部屬九龍江水系,流域面積1103.02平方公里,占土地總面積的36.09%。河系發育受地質、地貌的影響,呈格子式分佈。福建省第三大河、泉州市之母親河——晉江,就發源於境內北部桃舟鄉達新村梯仔嶺東南坡。安溪屬南、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。由於地形地貌之差異,形成內外安溪不同氣候特徵。外安溪屬南亞熱帶氣候,年平均氣溫19℃—21℃,年降水量1600毫米,夏季長而炎熱,冬季短而無嚴寒。內安溪屬中亞熱帶氣候,因受西北方氣流的影響,加上山脈走向不同,形成夏秋季局部多雷陣雨,故有「隔山不同風,同時不同雨「之說。年平均氣溫16℃—18℃,年降水量1800毫米,四季分明,夏不酷熱,秋冷得較早,春來得較遲。這些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要素,為名茶鐵觀音的生長和林竹基地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。
  據考古發掘表明,安溪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。周時屬閩越地,秦時屬閩中郡,漢初屬會稽郡,三國時屬吳之建安郡,晉時屬晉安郡,隋唐時屬南安縣。唐咸通五年(864年)置小溪場。五代後周顯德二年(955年),以小溪場並增割南安近地正式置縣,取境內溪水清澈之意,命名清溪縣。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另取溪水安流之意,改稱安溪縣,沿襲至今,隸屬泉州市,縣治均設於鳳城。2005年,全縣設13個鎮、11個鄉,22個居委會、435個村委會、15個農林茶場,人口106.85萬人,是福建省第三人口大縣。悠久的歷史,豐富的文化,使安溪享有「文物大縣」之稱。
  縣內先後發現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代遺址17處,唐至清的冶鐵、銀、銅遺址40多處,宋至清的陶瓷窯址155處。自五代至清,安溪曾是泉州港對外貿易商品的生產基地之一。冶金業發達,冶鐵、冶銀遍及五閬山周圍7個鄉鎮,其產品「入海貨諸東夷人」,產量居全省首位。陶瓷業蓬勃發展,遍及全縣10多個鄉鎮,產品遠銷亞、非各國,產量居全省第二位。至2006年,全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,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4處。縣博物館入藏各類文物1400多件,其中二、三級品達1100多件。
  安溪地靈人傑。唐朝五代期間,河南光州一帶就有不少名士墨客前來潛隱定居,唐末詩人周朴、小溪場長官廖儼、開先縣令詹敦仁、五閬陳光緒等均隱居安溪,他們對安溪早期文化起著啟迪和傳播的作用。特別是開先縣令詹敦仁率先負起佈施教化重任,勸勉誘導後人讀書,對安溪早期文化的開拓、發展,貢獻更大。南宋抗金名將劉錡,去世後諡吳王,葬在參內鄉圓潭村。宋代理學家朱熹,見安溪山水幽奇,標題「清溪八景」。自宋至清,安溪英才輩出,先後有武狀元1人,榜眼1人,文進士93人,武進士4人,文舉人308人,武舉人76人。有安溪第一個進士、翰林院編修張讀,有聞名全國的「慶元六君子」之一、進士林仲麟,有詹仰庇、詹源「父子侍禦」,有數學家、翰林院編修、詹事府詹事陳萬策「四世五翰林」,有林志忠、林建猷「父子總兵」,有榜眼、翰林院編修鄧啟元。湖頭人李光地於清康熙年間(1662—1722年)官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,為清初一代理學名家,其家族「四世十進士七翰林」。
  安溪土地資源、礦產資源、水資源、茶葉資源、動植物資源、旅遊資源豐富。全縣有耕地面積2.48萬公頃,山地面積21.94萬公頃。茶園2.67萬公頃,茶樹品種達64種。林地20多萬公頃,林竹種類多,用材林達40多種,薪炭林10多種,竹10多種。木材蓄積量235萬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達68.8%。水果種類多達40多種,為全省之最,其中油杮量多質優,頗負盛名。礦藏種類多、儲量大、品位高,有鐵、煤、鉛、鋅、錳、銀、石墨、稀土、石灰石、葉蠟石、高嶺土、花崗岩等20多種,其中鐵礦、煤礦、花崗岩、石灰石、高嶺土等儲量居全省前列。水資源豐富,水能蘊藏量37萬千瓦,已開發裝機容量24.2萬千瓦。由於山多,形成許多蔚為壯觀的瀑布群,其中大坪百丈漈瀑布,高達115米。安溪注重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,經歷代精心保護,合理開發,現有國家級旅遊區2個,其他各具特色的旅遊景點30個,形成「四線十區三十點」旅遊網路,構成五大旅遊體系。安溪茶文化旅遊專線被列為全國三大茶文化黃金旅遊線之一。
  安溪現有歸僑2679人,僑眷屬20多萬人,海外華僑華人80 萬多人,港澳同胞1萬多人,臺胞200多萬人,故有「海內外四百萬安溪人」之稱。海外華僑華人主要分佈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緬甸、菲律賓、泰國、越南、美國等27個國家和地區。華僑和港澳臺著名人物有印尼的李尚大、陳松基、施金城,新加坡的唐裕、李陸大,馬來西亞的林梧桐、陳凱希、林木榮、林生枝;香港的曾星如、鐘江海、鐘明輝、鐘瓊林;臺灣的王永慶、林挺生、高玉樹、許勝發、陳映真、黃信介、陳沼濤等,他們為居住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家鄉的公益事業都作出巨大的貢獻。

沒有留言: